我是崔大大,喜欢写一些理性分析有深度的硬核影评,如果你也是个有思想深度的人,追求有价值的答案,那不妨耐心看下去,肯定会有收获。
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安家》这部切“房地产”题材的电视剧。不知道大家对这部剧评价怎么样啊?在开播前,崔大大对这部剧期待还是很大的,原因有三点:
但是开播之后呢,崔大大看到现在,如果要给这部剧评价,那崔大大只能这样说,在国内大部分国产剧的平均水准上,《安家》算是一部不错的剧,而且在细节上看得出编剧用心了。
但是,你要是把这部剧和日剧原作《卖房子的女人》相比,那这部剧只能算是被改烂的一部烂剧了,光看评分其实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两部剧评分整整差了2.2分。
当然,说话讲证据有理由,观点才站得住,崔大大下面就讲讲为什么我会觉得这部剧和原作比起来,差距这么大。
原作和《安家》的核心差距其实都是从主角开始的。
给很多没看过原作的朋友们简单讲讲原作是个什么故事吧,原作其实讲的是以东奥举办前为时间背景,讲述一个名叫三轩家万智的房产女中介,为各种顾客找到满意房子的故事。
三轩家万智这个角色,尽管她有着超强的工作能力,极高的个人信誉,和十分强大的洞察能力。但在社交逻辑上,她却有点类似于“李狗海”里面古美门那样的“不合常理”。总会说一些正常人肯定不会这么说的话。
古美门的“不合理”更多表现在“颜艺”和一些生活举止上,而三轩家万智呢,除了说话方面,她的性格也被设置的十分“不合理”。你很难想象一个金牌房产女中介,在工作人际交往中居然是这样一个人:
说真的,崔大大最开始接触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角色,因为相比起一个人而言,三轩家万智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只知道卖房子的“机器人”,完全不是那种特别通人情世故,特别会察言观色的销售员。
但在一个合理的故事里,一切的结果必然是有原因的。
就按我们的常识来讲,这样完全不适合当销售的人真的能成为金牌房产中介吗?当我们产生这个问题的时候,编剧用另一个设定来回答了我们这个问题。
三轩家万智这样性格怪异的人为什么能成为金牌房产中介?为什么没有她卖不出去的房子?
编剧给出了解释:因为,别人卖房子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钱,为了职位。但三轩家万智卖房子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客人的幸福,她没有把房产中介当成一个销售行业,或者一个挣钱的手段,而是把这个行业,当成了一个能帮助客人解决烦恼,帮客人获得幸福的一条道路。
就像三轩家万智在剧中那句经典的台词一样。
很多人肯定会觉得这女人“脑子不正常”,因为作为一个销售,她心中最先考虑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业绩。但试问,哪一个客人不希望遇上如此为他人着想,关键业务能力还特别强的房产中介呢?
对角色来说,塑造成功角色的最好方法就是给角色制造反差性,
就像很多故事里,残忍的“大反派”也有着人性和良知和底线,人们就会觉得这个反派有魅力一样。
在剧中,三轩家万智的这些正面优良品质,与最开始她给观众展现的那些“不合理”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表面极度强势冷血的人,本质上依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心地善良的“好人”。
正因角色的这种鲜明性格对比,再配合着故事的推动,她才会在后面的剧情里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
对于故事而言,作者通常会通过主角的行为和他经历的事件,来向观众传递这个故事真正的内核。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不妨想想,作者到底希望通过“三轩家万智”这样一个在生活人际交往上“怪异”,但对工作和客人又“极其负责”的人,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内核呢?
没错,可能有观众想到了,就是在日本最为流行的“匠人精神”。
“抛弃现在人信封的社交能力至上观念,带着理想,一心专注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极致的人。”
三轩家万智其实非常符合日本所谓对匠人形象的“定义”。
《卖房子的女人》本质上,就是一个表面上通过主角帮客户解决房子的问题,反映日本各个阶层实际生活状态和问题,内在通过主角传递着日本最为推崇的“匠人精神”的故事。
而经过改编之后的《安居》,基本是把原作的这一核心精神主旨,也可以说是原作的精髓,完全给抛弃了。基本就留了个表壳。
《安家》的故事大家自然都很熟悉了,所以,崔大大就不赘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按照崔大大刚才的观点来分析,《安家》的作者希望通过主角“房似锦”这个房产女中介的个人奋斗故事,来向观众传递一个所谓的“个人职场奋斗精神”,简单概括就是:
人一定要努力奋斗,你奋斗,你就可以像“房似锦”一样走向人生巅峰,取得成功!
精神内核很简单,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精神主旨在国内如今是大行其道的,毕竟“奋斗文化”就是我们现在推行的主流文化,奋斗精神也是我们年轻人最被提倡的一种精神。
也正因如此,在这部剧里,编剧大量描绘了房似锦通过一种类似于“个人英雄主义”形式,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搞定了一批又一批难搞的客户,帮店里其他同事收拾烂摊子。而且也侧面给了房似锦许多“辛苦付出”的镜头,以及给她设定了一个这么惨的出身,当然给了她那么多不上进追求佛系的“猪队友们”。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不都是用来反衬“房似锦”的上进与努力,和她现在通过奋斗所取得的成果吗?
所以,从故事想传达的核心思想来看,虽然《安家》是《卖房子的女人》改编剧,但两者仅仅只是题材和一些故事相似而已,核心想表达的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然,崔大大不评价“匠人精神”和“个人奋斗精神”哪个逼格更高,但不管你想传达什么样的故事主旨和精神,都要建立在你这个故事本身是能说服观众的情况下,才能让观众通过认同故事的逻辑进而认同故事传递的东西。
作为一个买卖房子的故事,故事的合理性自然就体现在主角能不能给顾客提供一个买房或者卖房的“最优解”,以最合理的方式帮助顾客解决问题。
而《卖房子的女人》一个很大的优点就在于故事的合理性上,几乎每一个故事,编剧都通过三轩家万智为有着不同的客人找到当下最合理的“买房最优解”,故事逻辑经得起推敲,而这个“最优解”还不是让顾客以牺牲未来幸福为代价的解决方案,真的是以顾客未来幸福为出发点提出的“最优解”。
相比之下,《安家》这点做得实在太糟糕了。
电视剧,其实也跟小说一样,也有着类似于“黄金三章”的概念,很多观众对一部电视剧的好坏评价,愿不愿意继续看下去,很大程度上是由电视剧的第一个故事情节决定的。
但对于《安家》来讲,《安家》的第一个买房故事情节显然是非常失败的,整个故事充斥着各种不合理。这个故事里,作为买房方的宫蓓蓓一家情况和购房诉求很简单:
说到这个小故事的合理性。我们且不讨论主角“房似锦”通过调查个人信息直接跑到人家宫蓓蓓工作单位去找客户的这种方式是否有违背常理,值不值得提倡。
也不说为什么明明是宫蓓蓓夫妻两个人买房,从看房到决策购买这一个完整流程全由女方主导,男方甚至连看房的“资格”都没有,连主角“房似锦”都能直接忽视男方的存在。
当然,像卖房前先自己花钱装修房子,让孕妇住刚装修完的房子这样的一些不合理细节,咱们也都不深究。
咱们就讨论核心的一点,主角“房似锦”最后给宫蓓蓓看的那套带阁楼的房子,到底是不是这家人换房的“最优解”?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黑科技英文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